民俗與文化【第八輯】-民間信仰與地理資訊科學專刊

【發刊詞】
《民俗與文化》第八期主要是以民間信仰與空間技術為專題,地理資訊科學(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地理資訊科學源自1960年代美、加學者探討以電腦製作地圖,並以之做為國土自然資源規畫與管理的機制。在這一基礎上,首先形成了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alInformation System,GIS),進一步與遙感(Remote Sensing,R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等技術整合,擴充與豐富了地理資訊科學的內涵,也普遍用於科技運用與學術研究領域。
目前台灣也將地理資訊科學運用於人文研究之上,但較少運用於民俗與民間信仰之上,所以本次特與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合作,介紹相關技術的運用,以及該中心目前研究相關案例,為我提供未來研究的新可能,包含新的技術與新的思考方向。主題論文共有四篇,包含概論性的〈GIS與地方社會和民間信仰〉,介紹空間資訊科技於民間信仰研究應用;以及分別以台灣重要信仰的媽祖與王爺為例的兩篇研究,分別是從巨觀整體數量變遷研究下手的〈歷史與空間:臺灣媽祖廟數量與分佈探討〉,以及微觀以馬鳴山信仰空間為例的〈馬鳴山鎮安宮信仰空間研究初探〉;最後一篇〈雲嘉南地區三山國王廟時空分布討論〉一文從年代與空間分布,重建區域三山國王信仰之歷史,探討各廟宇彼此間的淵源關係。以上三個研究個案,分別從不同角度出發,試圖提供科技與人文研究運用之可能範例,以期更多思考與互動。
本刊另一特點收錄從田野調查出發的各項論述,本次特別收錄四篇文章,研究區域包含北、中、南區域,包含黃敦厚的〈台灣中部「七庄文興境三府王爺」信仰初探〉、江怡葳的〈新竹市六將研究〉,林怡君的〈東港東隆宮大漢樂團迎王祭典儀式音樂研究〉,洪瑩發等人的〈台灣南部靈寶道壇拔度科儀田野調查:以台南集神道壇與高雄混真道壇三朝黃籙大齋為例〉,分別從不同角度與區域,討論台灣各地的民間信仰與民俗活動,為我們擴展我們的田野視野,作為相關討論的重要素材。另本期雖收到數篇相關文章,但且未獲審查通過,以致篇數較少。歡迎民俗愛好者提供更多樣的稿件,豐富這塊期待多元觀點的園地。

【目錄】
專題論文
壹、GIS與地方社會和民間信仰-張智傑、洪瑩發、廖泫銘、范毅軍
貳、歷史與空間:臺灣媽祖廟數量與分佈探討-洪瑩發、張耘書、張智傑、張 珣、范毅軍、廖泫銘
參、馬鳴山鎮安宮信仰空間研究初探-洪瑩發、張智傑、廖泫銘、范毅軍
肆、雲嘉南地區三山國王廟時空分布討論-邱彥貴
田野調查與論述
壹、台灣中部「七庄文興境三府王爺」信仰初探-黃敦厚、陳璦婷
貳、新竹市六將研究-江怡葳
參、東港東隆宮大漢樂團迎王祭典儀式音樂研究-林怡君
肆、台灣南部靈寶道壇拔度科儀田野調查:以台南集神道壇與高雄混真道壇三朝黃籙大齋為例-洪瑩發、劉普雄、山田明廣


 

民俗與文化【第八輯】-民間信仰與地理資訊科學專刊
策劃單位:社團法人台灣淡南民俗文化研究會(http://folklore.tw)
出 版 者:博陽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博陽文化地址:112臺北市北投區東華一段48巷6-1號1樓
顧 問:張 珣、陳器文、陳登武、李豐楙、丁仁傑、林茂賢
王見川、黃有興、陳光明、林明德、林美容、謝國興
主 編:民俗與文化編輯部http://www.folklore.idv.tw/
作 者:洪瑩發、廖泫銘、范毅軍、張耘書、張智傑、張 珣、邱彥貴、黃敦厚、陳璦婷、
江怡葳、林怡君、劉普雄、山田明廣
編輯委員:張珣、李豐楙、王見川、蔡武晃
邱彥貴、楊蓮福、黃敦厚、洪瑩發
本期主編:張珣
編輯召集:黃敦厚
執行主編:邱彥貴
執行編輯:洪瑩發
文字編輯:博陽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美術編輯:博陽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行政專員:張薰云、莊心茹、吳明勳
民俗與文化地址:台中縣大甲鎮文武路125號
出版日期:中華民國102年五月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