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與文化【第五輯】- 普渡文化專刊

【發刊詞】
普渡是華人世界重要民俗文化之一,「鬼」一直漢人社會又懼又怕,又愛又敬的,充滿複雜的情緒,「鬼有所歸,乃不為厲」在《春秋左傳》中的這一段話 ,說明漢人社會所懼怕的一面,因為陰魂無所歸,成為厲,會危害人間,所以在漢人社會才會設置厲壇來作為祭祀,而台灣地區常見的萬善祠,大眾爺廟也皆有此功能。而漢人舉行普渡,也是想祭拜這些孤魂野鬼,並舉辦儀式超渡,在這些孤魂野鬼有所皈依,讓鬼有所歸,乃不為厲。本次就以此為題,討論各種普度的議題,從歷史、儀式、祭品等幾個方面討論。
本期的主編承蒙中央研究院李豐楙教授擔任,特別邀請日本筑波大學松本浩一教授,特別撰寫〈中元節的產生與普渡的變遷〉,說明中元節形成的過程與其歷史上的變化,並邀請台灣師範大學謝聰輝教授以基隆廣遠壇為例,撰寫〈基隆廣遠壇普度科儀與文檢研究〉一文,說明北部正一道壇的普渡儀式。另因為本期以儀式研究為主,所邀請刊登洪瑩發先生所寫的〈台南府城與安平中元普度儀式與祭品〉一文,另外兩篇專題論文,一為林煜智先生所寫〈台中廣安壇的「小普科儀」、「中普科儀」及「大普科儀」〉,一為李建德所寫〈本真與美善的交融-道教普度科儀「儒道會通」思想析論〉,討論不同道派的普渡儀式。另專題田野調查楊士賢撰寫〈玉里鎮協天宮乙酉年慶讚中元祭典記實〉介紹玉里鎮協天宮中元普渡的舉辦情形。
本刊自本期開始,與博陽文化合作,由熱心台灣文化的博陽文化接手美編、行銷等業務,讓更專業的出版夥伴協助,解決本刊長期所面臨的編輯問題,希望與專業合作後,擴展作為台灣民俗文化溝通平台的功能,本刊除專題論文外,歡迎各種論文、田野調查報告、書評、文獻介紹,歡迎各界來稿,並提供各項批評與指教。

【目錄】
特稿
壹、中元節的產生與普渡的變遷-松本浩一
貳、基隆廣遠壇普度科儀與文檢研究-謝聰輝
專題論文
壹、台南府城與安平中元普度儀式與祭品-洪瑩發
貳、台中廣安壇的「小普科儀」、「中普科儀」及「大普科儀」-林煜智
參、本真與美善的交融-道教普度科儀「儒道會通」思想析論-李建德
專題田野調查
玉里協天宮乙酉年慶讚中元祭典記實-楊士賢

 


民俗與文化【第五輯】- 普渡文化專刊
策劃單位:社團法人台灣淡南民俗文化研究會(http://folklore.tw)
出 版 者:博陽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顧 問:張 珣、陳器文、陳登武、陳明終、李豐楙、戴文鋒、丁仁傑
王見川、黃有興、陳光明、林明德、林美容、林茂賢、吳永猛
主 編:民俗與文化編輯部http://www.folklore.idv.tw/
編輯委員:李豐楙、張珣、王見川、邱彥貴、楊蓮福、黃敦厚、洪瑩發
本期主編:李豐楙
編輯召集:黃敦厚
執行編輯:洪瑩發
文字編輯:博陽文化
美術編輯:博陽文化
行政專員:江詩菁、張薰云、莊心茹
各區特派:吳明勳、陳文安、蔡武晃
民俗與文化地址:台中縣大甲鎮文武路125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