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世曰天:保生大帝信仰文化研習營】
【濟世曰天:保生大帝信仰文化研習營】 「渡海靠媽祖,安居靠真人」,在漢人最早登陸開發的地方-臺南,許多先民為安居,自原鄉帶來大道公。臺南地區具三百年以上歷史的大道公廟即有14間,為全臺最多,也因此臺南擁有豐富多元的大道公信仰宗教活動。 「學甲香」為臺南五大香 之一,係由學甲慈濟宮「上白礁」祭典演變而 […]
» Read more理監事會 理 事 長:黃敦厚 常務理事:王見川、邱彥貴 理 事:蔡武晃、郭智勇、謝奇峰、洪瑩發、丁仁傑、吳明勳 候補理事:陳登武、鄭勝池、周政賢(第一屆) 常務監事:雷養德 監 事:張 珣、鄭勝二 候補監事:黃俊嘉 學術及編輯委員會 召 集 人:張 珣 編輯委員:王見川、邱彥貴、丁仁 […]
» Read more【發刊詞】 《民俗與文化》第八期主要是以民間信仰與空間技術為專題,地理資訊科學(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地理資訊科學源自1960年代美、加學者探討以電腦製作地圖,並以之做為國土自然資源規畫與管理的機制。在這一基礎上,首先形成了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
» Read more【發刊詞】 《民俗與文化》第七期主要是以民間信仰的儀式為專題,為期待更多更好的文章呈現在諸位先進面前,所以本刊進行較為嚴謹的方式審查,所以必須向等待許久的朋友致歉。 本期卷首的特邀文稿,是王見川教授的大作〈陳靖姑敕封問題初探〉,他從幾個面向,討論臨水夫人各朝代封號的相關問題,作為相關討論的起點,期待 […]
» Read more【發刊詞】 《民俗與文化》第六期終於和讀者見面了,為了期待更多更好的文章呈現在諸位先進面前,所以又再度拖延,這點還是必須說明與致歉。 本期卷首的兩篇特邀文稿,雖然皆以不同形式發表過,但我們覺得有必要再以中文繁體印刷來彰顯其重要性。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陳進國博士大作〈民俗學抑或人類學?--中國 […]
» Read more【發刊詞】 普渡是華人世界重要民俗文化之一,「鬼」一直漢人社會又懼又怕,又愛又敬的,充滿複雜的情緒,「鬼有所歸,乃不為厲」在《春秋左傳》中的這一段話 ,說明漢人社會所懼怕的一面,因為陰魂無所歸,成為厲,會危害人間,所以在漢人社會才會設置厲壇來作為祭祀,而台灣地區常見的萬善祠,大眾爺廟也皆有此功能。而 […]
» Read more【發刊詞】 台灣是個多元文化的社會,不斷的有不同族群的人加入這個地方,也歷經不同族群的統治,產生非常多元的宗教信仰,尤其在本來就無固定教義的民間信仰中,更可以看見這個多元的文化現象。 本期承蒙南台科技大學王見川教授惠賜〈光復前(1945)台灣的「鄭成功」信仰〉一文,說明光復前(1945)台灣的鄭成功 […]
» Read more【發刊詞】 醮典是台灣漢人民間重要的祭祀儀式,舉辦的時機與種類有其複雜交錯的意義,而除了宗教儀式上的一些意義之外,更是有許多社會上重要的意義,例如醮典的舉辦的區域、包含勢力範圍的宣示、神明神力可達之範圍也包含組織運作上的相關意義,是研究台灣漢人民間信仰儀式的重要寶庫。 本次的書籍編輯,承蒙中央研究院 […]
» Read more【發刊詞】 人類為追逐更好的生活環境,幾乎未曾停止過其移民的腳步,台灣也是一個重要的移民社會,台灣在不同的時代,都有不同移民的移入,而島內也不斷的進行二次移民,移民文化成為台灣重要的文化現象,所以本期將主題定為移民文化,來討論移民中的民俗文化。編輯部特別邀稿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研究員張珣女士以大甲媽祖為 […]
» Read more【發刊詞】 因研究台灣民俗信仰與民俗文化的研究者眾多,但可提供發表之刊物較少,且其學術性要較高,往往讓年輕學者、研究生、地方文史工作者望之卻步,造成許多有價值之文章與調查報告束之高閣,相當可惜,為加強新進與基層研究者之交流,提供各界一個新的發表園地,故創立本刊。由多位地方文史工者、研究生以及張珣、林 […]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