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與文化【第二輯】- 移民文化專刊

【發刊詞】
人類為追逐更好的生活環境,幾乎未曾停止過其移民的腳步,台灣也是一個重要的移民社會,台灣在不同的時代,都有不同移民的移入,而島內也不斷的進行二次移民,移民文化成為台灣重要的文化現象,所以本期將主題定為移民文化,來討論移民中的民俗文化。編輯部特別邀稿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研究員張珣女士以大甲媽祖為例說明信仰如何透過移民傳播,信仰如何與移民互動,另外也向前省文獻委員會委員黃有興先生邀稿,介紹其近作《澎湖廟在高雄》,說明澎湖人的信仰如何在高雄落地生根。

另有〈太保市的三山國王信仰〉、〈同質性神明會之結合與發展—以觀音佛祖六股媽為例〉、〈移民王爺信仰的典型──水裡港王爺初探〉等三篇與移民民俗或信仰有關的著作。並有〈台南市金銀紙業與金銀紙錢之種類〉一篇介紹台南的金銀紙,以及〈福建省南靖縣塔下村張姓客家宗族風水案例析評〉一篇介紹閩南風水研究的兩篇論文。

本刊由文史工作者與學者發起,期待以此刊物作為愛好民俗文化研究者的交流園地。編輯以符合學術寫作規格要求為基準,但為作為跨領域之對話管道,尊重原作者領域之寫作方式,所以會發現刊物內容規格並不一致,因不想以嚴格之寫作規範,而影響對話意願,所以先作此嘗試。 民俗與文化半年刊在台中縣各界與大甲鎮公所的協助之下,發行第一期,特此申謝。而在大家的努力之下,民俗與文化半年刊終於發行第二輯,而也是首次由編輯部負責整體業務,這次出刊有些延遲,也有不少疏漏之處,但我相信我們會越作越好,如果大家有各項意見,也請告訴我們。

【致謝詞】沒錢,沒名,也沒利

有人問說:「你們辦這刊物作什麼?」,可以賺錢?還是有什麼利益?面對外界的一些疑問,我們總是不太想回應,因為還沒有做出什麼樣的成績,又有什麼立場說話,只是想趁第二期發刊,說說我們的一些想法,也趁機向一些人說聲謝謝。

這本刊物的出現是一個偶然的機會,台灣各地一些文史工作者與學者因為一些機會相識於大甲,這個清代淡水廳的最南方(淡南),大家提起目前一些民俗刊物都轉型成為學術性刊物,讓一般的研究者很難有發表之機會,或是田野調查的報告都無法獲得刊登,所以大家思索一個解決方式,我們發起民俗與文化刊物,並以大家結緣之地淡南為名,組成淡南民俗文化研究會,作為彼此交流與刊物運作的地方。

為何叫做淡南?
淡南,淡水廳的最南方,我們的結緣之地。
淡然,淡然處之,為我們想作的事,盡一份心力。
淡南,某河之南,摒除中央本位的思考。
這本刊物必須感謝大甲鄭老師補習班出錢出力,提供場地,也感謝初期擔任顧問的張珣、王見川教授,出錢又出力,也感謝台南大學戴文鋒教授及其學生提供各項協助,也感謝後續應允擔任顧問的林明德、陳器文、陳登武、陳明終、黃有興、陳光明等教授,也感謝黃敦厚、雷養德、洪瑩發、吳嘉瑜、曾宛萱、江詩菁、吳明勳、林伯奇等人義務擔任各樣工作,感謝大家不計較一切,為民俗文化盡一份心力。
因為作這一份刊物,沒錢,因為所有的人都是義務性質,並且還要自己花錢贊助印刷費用;沒名,因為不是什麼大型的媒體雜誌,而且又在草創初期,又沒高度的學術價值;沒利,花錢又費力,當然沒什麼利益,如果有就是大家交到一些好朋友,所以感謝各位,感謝大家為一份沒錢,沒名,也沒利的一份刊物盡心力。 《淡南民俗文化研究會 感謝各位》

【目錄】
特稿
壹、大甲社區的研究:以媽祖進香活動為例-張珣
貳、《澎湖廟在高雄市》導論-黃有興
專題論著
壹、同質性神明會之結合與發展—以觀音佛祖六股媽為例-蔡武晃
貳、太保市的三山國王信仰-黃健庭
參、移民王爺信仰的典型──水裡港王爺初探-黃敦厚
其他論著
壹、台南市金銀紙業與金銀紙錢之種類-施晶琳
貳、福建省南靖縣塔下村張姓客家宗族風水案例析評-吳賢俊


民俗與文化【第二輯】-移民文化專刊
策劃單位:淡南民俗文化研究會
出 版 者:淡南民俗文化研究會
顧 問:張 珣、陳器文、陳登武、陳明終
王見川、黃有興、陳光明、林明德
主 編:民俗與文化編輯部
審查委員:張珣、王見川、戴文鋒、陳器文
編輯委員:張珣、王見川、黃敦厚、雷養德、洪瑩發
編輯召集:黃敦厚
執行編輯:洪瑩發
編輯專員:江詩菁
行政專員:吳嘉瑜、曾宛萱
各區特派:吳明勳、林伯奇
地 址:台中縣大甲鎮文武路125號
民俗與文化編輯部網站:http://www.folklore.idv.tw/
出版日期:中華民國九十五年五月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