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民俗研究》2017年稿約
2017年主題說明:
刊物期別:2017年6月刊
總刊期數:第一期
徵稿主題:思考民俗學體制(一)
徵稿說明:
民俗學在臺灣似乎處在一個妾身未明的狀態,究竟何謂民俗學?我們為何需要民俗學?又如何開展民俗學?民俗學的社會意義與時代意義是什麼?在「非物質文化遺產」興起的當前,在文化全球化狀態的此刻,民俗學能給社會的呼應是什麼?臺灣有沒有需要民俗學?又我們如何回應社會?這些複雜多重的問題,我們都希望在甫剛創刊的今年進行互動與探討,也期待有其他國家的案例與比較,讓我們共同思考民俗學體制。
刊物期別:2017年12月刊
總刊期數:第二期
徵稿主題:思考民俗學體制(二)
徵稿說明:
本期為延續前一期刊物之討論,即2017年全年度徵求有關民俗學體制、民俗學理論相關之主題論文。
投稿須知:
1、《臺灣民俗研究》辦刊宗旨在於刊登有關民俗研究之學術論著、書評、研究簡介、田野調查報告等。本園地公開徵稿,歡迎學者、研究生、文史工作者或從事相關領域研究者賜稿和提供消息。
2、本刊為半年刊,每年六、十二月各出版一期紙本刊物,每期設徵稿主題,出版前三個月截稿,以便送交審查與修正;其他相關民俗研究之著作不限投稿時間,採隨送隨審制度,通過審查才予以刊登。
3、本刊以中文為原則,外語需自譯為中文,每期刊載專題論文、一般論文、田野調查、民俗研究回顧(每年六月刊載)與書評書介等部分。專題論文,建議文長以20,000字為限;一般論文,以15,000字為限;田野調查,文長約8,000至10,000字;書評書介或民俗回顧,文長約2,000至5,000字。若有相關照片、圖片、地圖,亦請隨文附上。
4、學術性論文,文稿格式請參照MLA格式撰寫,投稿請於第一頁請載明題目、作者、服務單位及職稱、中文摘要(500字內)、關鍵詞(約3-5個),採隨頁註,文末請附「參考書目」,亦可附上英文摘要,但本刊為求版面之統一,英文摘要將放置在文章最後刊出。
5、來稿須為電腦打字(請使用與Microsoft Word相容系統之軟體)之電子檔格式,採繁體中文,新細明體,12號字為本文,獨立引文部分採「標楷體」,英文字型則為Times New Roman,橫排,相片等影像必須在300dpi以上,足提供印刷使用。相關格式規定,請務必參見本刊撰稿體例。
6、來稿限為未曾公開發表之論文或文章(曾於研討會發表未出版之論文如有修正與增補亦可投稿),請勿一稿多投,如有抄襲侵權等行為,投稿者應負相關法律責任。
7、本刊屬期刊型專書出版,作者皆需同意本刊擁有出版著作權,且不對本刊行著作人格權。本刊有權將已刊載之出版品,不限次數進行數位化及網路出版,作者並需同意本刊授權國家圖書館或相關單位單位,進行數位資料庫建立之使用。來稿經採用出刊後,贈送當期刊物五本,恕不另致稿酬。
8、本刊對來稿文字有刪改權、建議刪改權,並請依照審查委員意見進行修正,如不願刪改者,請來信特別註明與溝通,無法刊出之稿件將回函說明,本刊將不保留電子檔案。
9、本刊採匿名審查制度,學術論文至少委託專家學者兩人以上審理,其他稿件至少委託專家學者一人以上審理。審查結果分成:審查通過、修改後刊登、修改後再審、恕不刊登,審查後會將書面意見書送交投稿人,進行相關作業。無論採用與否,審查後即行通知。
10、來稿請E-mail至dn.folklore@gmail.com,信件主旨註明「投稿《臺灣民俗研究》稿件」,並請附作者姓名、個人簡介(註明機構及職稱),以及通訊地址、電話、傳真或電子郵件等聯絡資料。
其他聯絡資訊:
臺灣淡南民俗文化研究會-靜宜大學聯絡處
04-26328001#17190-17191(請洽官怡杏秘書)
豐饒文化社
04-26320002